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
【發布日期:2018-08-02】 【來(lái)源:本站】

 莆田網訊 7月11日,爲(wéi / wèi)學習、弘揚媽祖大(dà)愛精神、保護人(rén)類非物質文化遺産,莆田學院團委書記陳國(guó)成帶領由土木工程學院組成的(de)11位學生社會實踐隊開展以(yǐ)“情牽絲路中國(guó)夢,緣系兩岸媽祖情”爲(wéi / wèi)主題的(de)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,走進涵江鳌塘天後宮,學習媽祖文化。

  據了(le/liǎo)解,鳌塘天後宮坐北朝南,主要(yào / yāo)由磚瓦、廊柱石雕、翹角飛檐等構成。總體分爲(wéi / wèi)東部宮殿和(hé / huò)西部廣場兩部分,東部宮殿建築200多平方米、占地(dì / de)面積近1500平方米,從湄洲媽祖祖廟分靈的(de)媽祖聖像端坐其中;西部廣場占地(dì / de)約300平方米,矗立着一(yī / yì /yí)尊高達3.23米的(de)媽祖石雕像,同時(shí)配套有戲台和(hé / huò)觀景台等文化設施,已成爲(wéi / wèi)周邊百姓開展媽祖文化聯誼交流的(de)場所,信衆涉及36個(gè)自然村,人(rén)數多達3萬餘人(rén)。

  社會實踐隊在(zài)工作人(rén)員吳瑞玉的(de)帶領下,參觀了(le/liǎo)鳌塘天後宮的(de)構造并了(le/liǎo)解媽祖的(de)生平事迹。吳瑞玉說(shuō),媽祖文化折射出(chū)的(de)博大(dà)慈愛、扶危濟困、揚善除惡、見義勇爲(wéi / wèi)、愛國(guó)愛家、無私奉獻的(de)精神,對于(yú)構建和(hé / huò)諧社會具有積極、進步的(de)現實意義,要(yào / yāo)大(dà)力保護并傳承媽祖文化。 (鄧新鎂)